80年代发货办法有哪些-80年代发货办法有哪些内容

80年代发货办法有哪些-80年代发货办法有哪些内容

年代的发货办法主要包括铁路整车运输、零担运输、水路运输和邮政包裹四种主要形式。其中铁路运输占据主导地位,约占当时货运总量的70%以上;水路运输主要承担大宗散货运输;邮政系统则负责小件物品的全国寄递。这些运输方式都具有鲜明的计划经济特征,需要凭单位介绍信办理手续,且运输周期较长。

这一时期的物流体系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。首先从基础设施来看,1985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仅5.21万公里,公路总里程94.24万公里,且高等级公路占比不足5%。这样的基础设施条件决定了铁路运输的核心地位。以北京到上海的货物运输为例,铁路直达需要3-5天,而如果选择公路运输,由于当时还没有京沪高速公路,普通国道运输需要7-10天。其次在管理方式上,所有运输资源都由国家统一调配。以铁路运输为例,发货单位需要提前一个月向铁路局提交月度要车计划,经批准后才能获得车皮指标。这种计划经济的运作模式虽然保证了重点物资运输,但也造成了效率低下等问题。水路运输方面,长江黄金水道承担了全国40%的内河货运量,但受制于港口机械化程度低,货物在港停留时间往往长达10-15天。邮政系统虽然是覆盖面最广的物流网络,但普通包裹的投递时效通常在15-30天。这种状况直到80年代末期才开始逐步改变,随着公路建设加快和个体运输户的出现,物流效率得到明显提升。从数据来看,1988年全国货运总量达到98.4亿吨,其中铁路占比下降至58.3%,公路运输占比上升至31.5%,反映出运输结构正在发生积极变化。
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lipindaifa.com/issued/169058.html

版权声明: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友,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,本页面云仓供应链信息录入请联系客服!

联系客服
网站客服 业务合作 Q交流群
123456789
公众号
公众号
公众号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