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件代发高仿表属于违法行为。根据我国刑法规定,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构成犯罪,将面临刑事责任。即使是运输或仓储环节的协助行为,若明知是高仿产品仍提供支持,同样需承担法律责任。2020年青岛某物流公司因运输假冒名牌商品,负责人被判处1年6个月有期徒刑并处罚金。
从法律层面分析,高仿手表涉及多重违法风险。依据《刑法》第214条,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,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,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;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。2020年青岛市南区法院判决的案例显示,运输假冒GUCCI、LV等品牌商品价值仅30余万元,三名物流从业者即被定罪,主犯获刑1年6个月。这表明司法实践中对产业链各环节的打击力度均较大。
物流环节的法律责任尤为明确。《产品质量法》第61条规定,明知属于假冒伪劣产品仍提供运输服务的,除没收全部收入外,还将处违法收入50%至3倍罚款;深圳市条例更进一步禁止为假冒商品提供任何物流服务。2025年莆田市监局处罚案例中,某男子因提供虚假物流服务协助售假被罚6万元,印证了执法机关对此类行为的持续查处。
从行业监管趋势看,近年来海关、市监等部门强化了全链条打击。2017-2018年青岛、济南海关查获的假冒商品案值达420万元,涉事物流企业均被追究刑事责任。当前电商平台与物流数据已实现互通,通过面单信息溯源查处代发行为的技术手段日益成熟。建议从业者严格查验客户资质,对"国际快递""仿牌专线"等敏感业务保持警惕,避免触碰法律红线。
标签: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lipindaifa.com/issued/434878.html
版权声明: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友,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,本页面云仓供应链信息录入请联系客服!